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 > 地质

地质学实习报告

时间:2025-11-05 23:41:45
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九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质学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标

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8日

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

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

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

六、实习要求:

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

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

1、东部地台区。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 a、构造盆地

(1)盆地西部

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

广元—宝兴—盐源—木里

②龙泉——熊坡断褶带,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

③江油——芦山断褶带

(2)盆地中部

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

(2)宣汉旋转背向斜。

(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

(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

(3)盆地东部

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1)华蓥山褶皱带

(2)永川帚状褶皱带,华蓥山褶皱向南延伸时受盆地边东南褶皱影响,形成许多短(帚状)背斜。

(3)云阳、开江弓弧背斜

b、盆地边缘

龙门山褶皱带:位于盆地西部,由一系列紧密走向北东的断裂褶皱构成。大巴山断褶带:分布于盆地东北缘,四川重庆、陕西、湖水交界的地方。复背斜,在向斜翼部产生次一级构造。

凉山断裂带:分布于峨眉断块以南,康滇古陆以东,以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隆起、断裂组成。

2、西部地槽区。平武金汤孤形构造。

(二)地貌

1.东部盆地

(1)盆西平原、冲积扇平原、复合冲积扇、西低东高南低海拔750-400m。

(2)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莹山之间,地热南高北低,北部深丘,南部低丘,有方山丘陵(简阳)、单斜丘陵,馒头丘(遂宁)。

(3)盆东平行岭谷,宽度5-8km,有很多三迭系岩层(石灰岩),很多溶洞,背斜出露,在背斜核部形成三山一槽谷。

2、盆周山地

(1)盆地北缘山体雄伟。

(2)盆地东、东南、南缘七曜山、大娄山,山地海拔1000-1500m,溶洞特别发育,溶洞成层分布。

(3)盆地西缘峨眉山、龙门山、断裂带发育,坡度陡,新构造运动活动频繁。

3、川西高原

南部:从东到西,高原面上有几条江和山川。

金沙江→沙鲁里山→雅砻江→大雪山→大渡河→邛崃山→岷江

山、江相间分布,河流由断裂构造形成

北部:横断山区(范围)具体而言:三江流域地区。

八、实习内容

(一)金马河大桥(平原)

1、金马河地理位置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约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金马河为岷江排洪河道。外江向南流经都江堰市、崇庆市、温江区、双流县,至新津县武阳镇段称金马河。它的河床宽窄不均,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洪枯流量变幅大。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金马河同时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是典型的河流地貌,沉积物类型是冲积物,具有二元结构,其特点是分选性好,磨圆度较好,成层性较清楚,具有韵律性。

2、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金马河遍布鹅卵石,鹅卵石大部分分选性较差,磨圆度较高。用力用铁锤将石头敲开,发现岩石颜色大部分呈白色,灰白色,有云母存在。由此初步判断其为岩浆岩。但通常来说,河流两岸的堆积物应该为沉积岩,金马河的岩石却为岩浆岩,这是由于岩石倒置所形成的。

河漫滩是常年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不能被占用。现在有些人说河漫滩可以利用起来,例如耕地、建房。但是,这是不合理的,河漫滩是不能被占用的,因为只要发大水,就会被淹没,更何况是几十年不遇的大洪水。

站在河漫滩上,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

可见河心滩枯水期常露出水面(河心滩是在水流变缓的双向环流作用下形成的,洪水期可往下游移动)。当河心滩不断淤高增宽,高出平水期水面,就成为可耕作和作为居住地的江心洲。而我脚下所站的金马河的河漫滩,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中骑行泛滥的产物。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他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冲积物上层粗下层细。

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当时我们走下来的可以通车的小路一阶,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河流的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阶地具有二元结构,与河流二元结构类似。一级阶地营养成分丰富,耕性好,加上金马河河道比较宽,河谷比较深,人工修筑了防护堤,因此是一级阶地就作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农田用地。但是,从长远考虑,最 ……此处隐藏17797个字……河,又名正南江。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属干流局部河段,即都江堰鱼嘴分水后的外江。始流河段河宽96-104米,过江节制闸后称金马河,河床逐渐增宽,由300米阔至1200米,流经新津县五津镇时,纳入西河分支以及南河后又复称岷江。金马河段全场76.1公里。成都金马河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以排洪为主要功能,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金马河防洪工程保护区内共有成都的7个区(市)县,即都江堰市、双流县、崇州市、新津县、温江区、青羊区和武侯区,河段全场76.1公里。统计保护区内1992年共有乡、镇35个,面积911平方公里,总人口156.44万人,工农业总产值124.8亿元。

(二)金马河地质地貌概况

第一处地点是温江成青路上的金马河大桥下的金马河,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金马河大桥上下来,听了老师的讲解,老师先是对河道基本情况作了讲解,着重讲了河流地貌、土壤颜色、成都平原的形成等,讲了金马河的河床、河漫滩、阶地等。然后让我自己去观察,由于现在冬季枯水期,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河水,有许多的河漫滩(洪水期能淹没的地方,平水期时露出水面)我们可以直接看到,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这是冲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堆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洪水期河漫滩上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由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下层粗的结构就构成了完整河漫滩二元结构,河床冲积物具有上细下粗的特点,下部粗大颗粒是在洪水期河床水流最强部分堆积的。在河床边,近期沉积物有明显分布规律,河边以砾石、粗砂为主,远离河边以粉砂、粘土为主,即“近河岸粗、远河岸细”。在金马河大桥那里,通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辨别出,那儿的那条河流处于幼年河:一是因为,从河流流经的路径上看,弯曲度比较大,二是从河流内的岩石上看,岩石的磨圆度比较低。从河流弯曲度和河流内岩石磨圆度的观察,基本就可以判断出一条河流所处的时期。我们还观察到地上有着许许多多的鹅卵石,硬度大,颜色有青、红 、黑、白、灰等,经过仔细观察和辨别后,我们发现这些鹅卵石大部分为分选性较差,磨圆度高的鹅卵石。站在金马河的河漫滩中向远处望去,发现冬季的金马河河流水流量甚小,河心滩很明显地显现出来。有河漫滩的存在,多半就伴随着河流阶地的出现。其实在距离我们不远处的平面上,就是金马河的一级阶地。阶地的形成是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由于河道较宽,河谷较深,以及人工修建的防护堤,使得金马河的一级阶地成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的农田用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住房和农田地。阶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气候的变化;构造运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据观察,金马河的阶地是一级阶地,因此阶地形成较晚。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全部由河流堆积物组成,因此属堆积阶地。同时在金马河,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运石车,这不由得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能否保护好我们的地表和生态环境?

(三)金马河的灾害与防治 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使河床抬高,经洪水冲刷,河床沙洲遍布,汉壕分流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主流左右摆动,流向不定,断面横流加剧,成为宽、浅、弯的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金马河特殊的河床结构,比如水流较缓,致使其水力环境复杂多变,泄洪能力较低,历史上金马河附近区域曾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洪灾,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有近几年来,无序地开采河道沙石,严重破坏了河床的稳定,洪水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基本上是年年发生。洪水严重威胁金马河沿岸的城镇、村庄以及下游河心洲上的村庄。因此金马河是成都市及四川省的防洪重点,沿线有重点防洪堤段、险工险段等。

2、映秀镇:

(一)映秀镇的区域概况

映秀镇是我们野外实习的第二站,也是这次实习印象最深的地方。映秀镇地处四川汶川县的南部,与卧龙自然保护区相邻,是阿坝的门户。映秀镇境内水力资源丰富,水质好,落差大,先后修建了映秀湾发电总厂、华能太平驿电厂、福堂水电厂等水电站,有“水电之乡”的美称。但是在20xx年5月12日,在此地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映秀镇成了重灾区,大部分房屋倒塌,山体滑坡,水电通讯中断,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处于地震中心的映秀是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龙泉山断裂带之中。龙门山断裂带内有断层,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沿汶川—茂县一线,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山主边界断裂,沿安县—都江堰—天全一线,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主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5.12地震发源于中心断裂,沿映秀—北川一线,虽然四川盆地是相对稳定的板块,龙门山看上去构造运动性不强,但是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随着外在营力的积蓄,到了一定的程度,地壳破裂,就会发生地震,20xx年发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龙门山构造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西南向东北逆冲造成的。而我们所实习的地方是地震后重新建设后的镇,房屋都是新的,镇中心的周围有条岷江的支流流经,镇四周都是高大的山体,群山环抱。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山体上有大量的有大量的石块和碎屑物质,有山体已经没有植被覆盖而裸露着。这都是由于地震的影响,山体出现了大面积的崩塌滑坡而形成了大量的崩塌堆积物和倒石堆。此处的崩塌属于山崩,山崩是山区发生的大规模崩塌的现象,边坡很陡的地区,在岩石的释重作用、温差作用等物理风化作用下,沿陡坡边缘产生一系列的张裂隙,产生了许多大小不一的节理,从而使得边坡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在遇到像20xx年特大地震的触发因素时,岩体就很容易发生了崩塌。

(二)映秀镇的地质地貌概况

在映秀镇,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河谷低地中可见到河流与季节性洪水冲积出的滩涂地,而且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但是也有一定的向旁侵蚀,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我们放眼望去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此处共有3级阶地。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一般来说,居民点的选取不宜选在一级阶地上,因为虽然一级阶地是常年洪水期淹没不到的地区,但是如果遇到十年一遇或50年甚至是百年一遇的洪水时,就无法保证居民点的安全。但是老师解释道,由于映秀镇地处高大山体的峡谷地带,周围较为狭窄,无法找到较大的二级或二级以上的阶地作为居民点,所以只能选取在一级阶地上,但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在观察二三级阶地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从远处看,很难看出阶地的特征,根据老师讲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阶地上面是比较平坦的。就远处观察,二三级阶地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缓坡,后经老师点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阶坡。

《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合集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